专业号

    一、基本情况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南部的石台和祁门两县境内,与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黄山和佛教圣地九华山毗邻。主峰牯牛岗海拨1727.6米,屹山于石台县南部边缘,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神牛从天而降故得名。

    牯牛降由于人迹罕至,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人为影响很小,且具有类型的典型性和区域上的代表性。198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牯牛降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为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713 hm²,其中核心区2054 hm²,缓冲区1472 hm²,实验区3287 hm²。保护区山场山林土地权均为国有。牯牛降因其物种丰富、特有种多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属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

    二、资源情况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1.森林及植物资源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山地自然植被类型齐全,植被保存完好,自下而上依次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玉竹林、灌丛、草甸等。这里的植被类型水平地带性突出,垂直地带性明显,具有一定的天然原始性,是华东地区天然植被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植物群落类型最多,最有特色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维管束植物180科,627属,1400余种(苔藓植物50科,138种),分别占安徽省维管束植物科的87.8%,属的62.3%和种的39%。就木本植物而言,有88科,239属和600余种。其中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的18种,如香果树、银杏、永瓣藤、银雀树、南方红豆杉、天女花等。已知药用植物有300多种,其中珍稀药材有短萼黄连、石槲、祁门黄芩、八角莲等。因此牯牛降被誉为“绿色的自然博物院”。

    2.野生动物资源

    牯牛降山深林密,栖息着丰富的野生动物。有脊椎动物82科,193属,290种。其中兽类49种,鸟类166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17种,鱼类2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白鹳、黑鹳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短尾猴、大灵猫、白鹇、鸳鸯、红隼等24种。还有很多价值较高的皮肉动物和名贵观赏鸟类,如黄麂、野猪、环颈雉、棘胸蛙和红嘴相思鸟、画眉等。

    另外昆虫资源也很丰富,有25目,140科,550余种.

    3.景观资源

    牯牛降山势雄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一是峰峦叠起、怪石林立。最高峰“牯牛大岗”是仅次于莲花峰、清凉峰的皖南第三高峰。二是黄山松千姿百态。牯牛降的黄山松或大片汇成壮阔的林海,有单株散生,或挺立悬崖,古朴苍劲,或曲干虬枝,顶风傲雪,千姿百态,蔚为壮观。三是流泉飞瀑,深潭碧池。牯牛降有36道湾,72条坞,沟沟壑壑里都是清溪回流,流泉飞瀑,喷珠溅玉,水击石鸣。四是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影响,牯牛降极易形成佛光,是牯牛降的绝景之一,而晚霞、云海也是常见的胜景。

    三、管理情况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在石台县的大演、祁门县的赤岭分别设立了石台和祁门保护管理站,两个站均属事业单位,副科级建制,分别隶属于石台、祁门县林业局领导,编制27人。保护管理站下设业务、财务和后勤三个股室,建立张家宕、新田、观音堂、历溪坞、赤岭口五个保护点。目前,两站现有职工38人,其中正式职工22人,聘请的护林员及后勤人员16人,从事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

    建区2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周边社区广大干群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开展一、二、三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加强保护管理、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始终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法活动,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蓄积、覆盖率、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逐渐稳中有增,确保了牯牛降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华东物种基因库”的安全,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旅游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